中秋前后是石榴的成熟期,紅彤彤、酸酸甜甜的大石榴逐漸占據(jù)了水果店的醒目位置,成了近期應(yīng)季水果中的明星。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石榴獨特的口感,且因其色彩鮮艷、子多飽滿,常被用作喜慶水果,象征多子多福、子孫滿堂。可是,除了好吃、好看、寓意好之外,石榴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,比如很多人所不知道的石榴皮!就像那段民謠:石榴仔我吃了,石榴皮我賣了……
石榴皮止瀉的故事
元代著名醫(yī)家朱震亨醫(yī)術(shù)高超,故醫(yī)界尊稱為“丹溪翁”,很多學(xué)醫(yī)者自愿拜其名下。有一年夏天,朱丹溪的書友肚腹疼痛,久瀉不止。朱丹溪診脈后給他開了一劑中藥,服藥后不見好轉(zhuǎn)。復(fù)診時又給他開了三劑,服后還是瀉泄不止。朱丹溪從未遇到過這么棘手的病例,一時束手無策。這位書友無奈,又到朱丹溪的學(xué)生戴思恭處求醫(yī)。戴思恭接過老師的處方仔細查看,又觀舌切脈,詳細尋問病情,然后對患者說:“先生的遣方用藥無可挑剔,晚生認為欲止瀉泄,給你加上石榴皮三錢,不妨一試。”這位書友按處方抓藥三付,服后腹瀉霍然而止,不日痊愈。一天,書友又去拜望朱丹溪,丹溪見他面部紅潤,精神頗佳,全無病態(tài)。丹溪問服什么藥好得這么快?書友掏出處方說:“是思恭在您的方中加了一味藥。”丹溪看罷處方似有所悟道:“這味石榴皮添的好,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啊!”
石榴皮的功效
《本草綱目》認為,石榴皮味甘酸澀,性溫,止下痢,治筋骨風(fēng)、腰腳不遂、步行攣急疼痛。取汁點目,止淚下;煎服,下蛔蟲,止瀉痢。
石榴皮有以下作用:
1、治感冒
石榴的果皮水煎劑,具有廣譜抗菌作用,還能抑制流感;
2、驅(qū)蟲作用
新鮮石榴皮及石榴皮煎劑均含有大量鞣質(zhì),能使生物堿變成難溶而難吸收的化合物,從而可以充分的對腸寄生蟲發(fā)揮作用,使其肌肉陷于持續(xù)收縮狀態(tài),故有驅(qū)蟲效果。
3、治療腹瀉
石榴皮有明顯的抑菌和收斂功能,能使腸黏膜收斂,所以能有效地治療腹瀉、痢疾等癥。
4、食療方:石榴皮薺菜粥
功效:治療慢性腹瀉。
原料:石榴皮(干品)15克,鮮薺菜50克,大米100克,蜂蜜30克。
做法:將石榴皮用干凈紗布包好;鍋內(nèi)加水適量,放入石榴皮袋、大米煮粥,八成熟時加入鮮薺菜末,再煮至粥熟,揀出石榴皮袋,調(diào)入蜂蜜即成。每日2次,連服3—5天。
石榴皮性溫,味甘、澀,有澀腸止瀉等功效。薺菜性平,味甘,有清熱止血、平肝明目、和脾利水等功效。
5、實用方
治燙火傷:石榴皮研末,加冰片、麻油調(diào)勻外敷。(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)
石榴皮,水煎加紅糖服,可以治療尿血,鼻出血,治脾虛腹瀉。
石榴皮5克,生山楂10克,共研細末,分兩次,用紅糖沖開水送服,治水瀉。
所以吃石榴的季節(jié),石榴皮也可以用起來!當然,既然是味中藥,就需在醫(yī)生指導(dǎo)下使用,不可自行隨意加大劑量或長期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