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百病皆可發痧”,痧癥又叫做“瘴氣”。廣義的痧一方面指“痧”疹征象,即痧象;另一方面指痧疹的形態外貌,即皮膚小現紅點如粟,以指循皮膚,稍有阻礙的疹點。狹義的痧癥特指一種疾病。在臨床上出現突然發冷或燥熱、全身乏力酸軟,煩躁不安、頭昏、胸悶、心悸、注意力不集中,或腹痛、腹瀉、惡心嘔吐等,稱為“痧癥”,習慣稱為“發痧”。
“發痧”重者可出現大汗淋漓、肌膚濕冷或四肢厥冷,呼吸急促,嘴唇、指、趾甲青紫,渾身發抖,語無倫次,含糊不清,深度昏迷或暈厥,如不及時救治,患者可能在幾小時或近兩三天內死亡。
發痧與現代醫學中的重感冒、霍亂、中暑、心肌梗死、低血糖、急性酒精中毒等病癥的臨床表現相似。
本病的發生,或氣血凝滯,或陰陽逆亂,或臟腑失調究其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(1)遇冷:受涼、淋雨使得膚膚體表氣血凝滯,嘴唇青紫,時有哆嗦發抖、打噴嚏、流清涕、頭痛等診為發痧;或飲食生冷,寒從內生,腸胃收引,腹中絞痛,上吐下瀉,視為發痧。
(2)遇熱:在太陽暴曬下或室內高溫狀態下作業,突感胸悶、眩暈,面色潮紅,大汗淋漓,肌膚濕冷渾身乏力,呼吸急促,心悸等診為發痧。
(3)饑餓:體質虛弱,饑餓勞作,氣血虧虛而出現神疲乏力、心慌心悸、頭目眩暈、大汗淋漓、肌膚濕冷,嚴重者出現暈厥等。
發痧的一般治療
如為遇冷發痧,先將病人保暖;遇熱發痧者即將病人安放在陰涼地用毛巾浸漬冷水擦身、敷頭部;屬饑餓發痧者立即喝白糖開水或吃米飯之類,飲酒誘發者有條件可以喝紅柿汁或蘋果汁。
刮痧是治療痧癥最有效的捷效,背后從肩部沿背闊肌往下刮到腰部,兩肩的大肌肉也要刮,要刮透,紅透,刮徹底。
可以用瓷碗的邊沿來刮,(一定要紅透,寧可過頭,不可不及,不然邪氣沒有全去,稍后又發了。)可用菜油做潤滑,因為菜油還有活血的功效。胸前(前胸至腹任脈沖脈所經路線也要刮透(前胸正中一線和兩邊乳頭上下一線))。
刮痧扭痧的目的是發毒出表,疏通經絡,所以功效卓著。除此之外也可采用掐、挾、捶打、推等手法。一般通過上述治法,患者就可基本痊愈。
但有些患者發痧到了有昏迷、暈厥等危象時,還要再掐水溝穴和刺血治療。
刺血療法的操作:用線或皮筋纏住患者的十指,使其十指指尖充血,局部消毒后,用三棱針刺破患者的十指尖讓其出血,患者不久就可蘇醒。
經常發痧者日常可自備藿香正氣水、痧氣丸、風油精等,同時多吃疏菜水果特別是西瓜、綠豆以補充維生素和解暑;可以泡服劉寄奴(六月雪)、薄荷、荷葉等清涼解暑飲料;泡服西洋參、枸杞子固護正氣;注意休息,保障睡眠,不可醉酒;生活工作環境要通風透氣,空調環境溫差不可太大。